制度文件Navigation

 学籍科 
 教务科 
 考试中心 
 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科 
 实践教学科医教办 
 综合科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制度文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正文

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添加时间:2013年02月20日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数:[]

                                                             
吉首大学关于印发《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大发[2008]3号
)

各学院、直属单位、校部机关各单位:
  现将《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二00八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
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8]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我校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吉首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指 导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全面提高”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以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我校的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建 设 目 标
通过实施吉首大学“质量工程”,从2008年至2010年,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使我校本科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基本形成专业设置和专业特色培育的合理机制。遴选和建设20个校级特色专业,培育10-12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提升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2、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出版一批优秀教材。遴选和建设100门校级精品课程,培育8-10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和建设60种以上校级优秀教材,培育6-8种省级优秀教材,2-3种国家级优秀教材,形成教材建设、选用的新机制。
3、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遴选和建设4个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0个校级优秀实习基地;培育8-10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我校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4、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支持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遴选和建设100个由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力争8-10个省级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5、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每年立项资助80个校级教育改革项目,每年力争6-8项省级高等教育改革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力争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6、建设一批示范性教学团队,培育教学名师,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遴选和建设20支校级示范性教学团队,培育2-3支省级教学团队,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遴选和培育15名以上校级教学名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7、培养一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充实课程教学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遴选和建设30门校级双语课程,力争省级、国家级双语课程,提高学校双语教学水平。
8、建设3-5个数字化教室,推进网络课程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9、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遴选和建设30个校级优秀教研室和实验室,培育6-8个省级优秀教研室。
10、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和师生网上评教运作体系。
建设 内 容
一、特色专业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20个校级特色专业,培育10-12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对校级特色专业的培育建设,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为申报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打下基础。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制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有较高外语要求的,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双语教学质量较高。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纳入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建设成效良好。具有较长的举办本科教育的历史(特殊专业领域除外),在同类专业领域内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显的办学优势。
⑵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⑶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体系较完整、水平较高的学科基础作支撑,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作为依托。
⑷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注重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⑸专业建设方案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清晰的改革思路,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承担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并取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6)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机制和途径,合作密切。
2、遴选程序
⑴学院组织申报
学院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的评选条件向学校申报。申报材料如下:①《吉首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申报表》一式二份;②相关书面材料1套(包括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情况的附件材料等)。
⑵专家评选
学校组织专家组评审,通过听取拟申报特色专业项目负责人关于申报专业基本情况的汇报,审查申报材料,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筛选,最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择优遴选。
⑶审批公布:专家评审的结果报请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8-2009年,每年遴选7个,2010年,遴选6个,共计遴选20个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每个特色专业每年资助经费5万元,连续三年共资助经费15万元。本项目共安排经费300万元。具体列表如下: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小计
特色专业个数 7 (7)+7 (7+7)+6 (7+6) (6) 20个
资助经费(万元)
(建设期为3年)
35 70 100 65 30 300
 
⑵项目管理
①特色专业建设期为三年,建设期间实行滚动管理。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评估,对年度评估合格的项目拨给下一期建设经费,对年度评估不合格的项目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中止项目建设。三年后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授予“吉首大学特色专业”荣誉称号。未通过验收的,一年内可申请再次验收。验收仍不合格,视作未通过验收。
②特色专业建设实行学院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学院(部)负责管理,专业负责人负责实施。
③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培育建设对象的专业,学校将择优向省厅及教育部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评选。
二、精品课程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100门校级精品课程,培育8-10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格局,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梯队。
2、教学内容建设。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教学内容时刻保持前沿性。
3、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4、教材建设。选用目前国内的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特色教材,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6、机制建设。搭建好网络建设平台,形成有效的管理政策及措施,实施“申报-立项-建设-评审-建设”的“滚动管理与淘汰机制。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申报的课程首先是为本科专业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并在课程规划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成绩较为突出。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原则上具有教授职称。
⑵课程网站至少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向省部推荐的精品课程必须有3位以上主讲老师不少于45分钟的课程录像。
⑶保证课程网站畅通,不断更新上网内容,逐年增加上网的授课录像,在建设期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遴选程序
⑴学院申报
学院先行建设,并依据《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择优推荐,上报教务处。上报材料有①《精品课程申报表》一式3份;②内容完整的精品课程网站。
⑵学校评审
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主要依据《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优先考虑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⑶公示立项
教务处公示评审结果及立项课程名单,一星期无误后,正式下文公布本年度精品课程立项名单。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7年已经建设校级精品课程48门,2008-2009年,每年遴选18门,2010年遴选16门,共计再建52门校级精品课程。每门精品课程每年资助经费5000元,建设期3年,合计每门资助1.5万元。本项目需再投入经费78万元。
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
2012年 合计
精品课程门数 18 (18)+18 (18+18)+16 (18+16) (16) 52门
建设经费(建设期为3年) 9 18 26 17 8 78
 
⑵项目管理
①精品课程建设培育期为3年。精品课程实行“滚动管理机制”,在年度评审中合格的课程拨付本年度建设经费;未合格课程将停拨本年度建设经费,限期半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将取消所有剩余年度建设经费,并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
②项目实行学院(部)管理、精品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学校与学院及专业建设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项目管理任务书》,以此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③被评为优秀的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将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优秀教材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60种以上校级优秀教材,培育6-8种省级优秀教材,2-3种国家级优秀教材。通过建设和使用新教材,形成教材建设、选用的新机制。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从全校教师申报立项教材中遴选60门以上优秀教材进行重点建设。从立项的校级优秀教材中择优向省厅及教育部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评选。
2、每门教材具体建设内容:
⑴教材内容: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反映国内外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思想方法,注重探索学科的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充实、系统、合理。教材编写体例科学、规范、统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⑵教材特色:与同类教材相比较,体现本编写小组研究成果的特色与优势。
⑶教材体系:配套教材内容完整,保持体例、风格一致;教学大纲格式规范、内容完善;有较好的进行CAI教学的条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优秀教材主编应为我校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教授或副教授,具有本学科、专业领域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丰富的本科生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教材建设。具有教材编写时间。
⑵有较好的编写基础,经过两年以上的教学实践,用于我校本科教学,实际使用效果好,深受师生广泛好评。
⑶教材内容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概念,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深入浅出,案例生动,结构科学,体例完整,理论联系实际。
⑷富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⑸具有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教材建设团队,能够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能够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尽快成长。
2、遴选程序
⑴学院(部)组织申报
①教材立项负责人将《吉首大学优秀教材立项申报表》及相关材料报所在学院(部)。
②学院(部)组织院(部)教材建设委员会评审,写出评议意见,每次推荐1-2门优秀教材报学校教务处。报送材料:《吉首大学优秀教材立项申报表》一式三份;有关附件材料1套(包括作为编写基础的教材或讲义,教材编写大纲,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⑵专家评选
学校组织教材建设委员会进行评审,通过审查申报材料、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筛选,最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择优遴选。
⑶审批公布
教务处根据教材建设委员会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请主管校长审批后正式发文公布。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7年已立项建设校级教材34种,2008年至2010年,每年遴选8-10种优秀教材进行重点建设,共计遴选建设60种优秀教材。每种教材资助经费2万元,共需再投入经费52万元。具体列表如下(单位:万元):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教材立项种数 10种 8种 8种 26种
资助经费(万元) 20 16 16 52
 
⑵项目管理
①优秀教材培育建设期为1年,建设期间实行滚动管理。建设经费分期支付,教材编写定稿审核通过后支付第一期经费,出版后支付第二期经费。立项教材原则上应在立项后1年内出版使用。对于不能如期交稿出版的教材,可申请延期半年,半年后仍不能交稿出版的,视作弃权处理。
②优秀教材建设实行教材立项负责人负责制。学校与学院(部)及教材立项负责人(主编)签订教材编写、出版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以此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③学校从立项建设教材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评选。
四、实践教学改革与条件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4个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20个校级优秀实习基地;培育8-10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通过上述项目的建设提高我校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优化实践教学队伍、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在全校范围内建立高效运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A、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习基地建设内容和要求
我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习基地建设主要面向覆盖专业广、受益学生多并具有较好建设基础的实践教学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应突出以下几点: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并落实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引入新的实践技术、改造传统的实践教学项目,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中引入和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建立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实践考核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先进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资源,高质量的教学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重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室建设和投入实践教学工作。建设实践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鼓励实践技术人员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熟悉实践技术、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4、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要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讨论、深入论证。仪器设备配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做到教学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适当,满足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室结构设计合理科学,实践教学环境舒适、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具有人性化设计,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适应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5、先进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优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优秀实习基地的布局结构,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心,促进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的设备利用率,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的教学效益。
6、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在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实践、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践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7、显著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示范实践教学中心、优秀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在实践教学内容、技术、方法、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学生实践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8、鲜明的特色
在示范实践教学中心、优秀实习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广泛开展和当地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围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鲜明。
B、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内容和要求
(一)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要在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指导下,制定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具体目标。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共建高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建设目标的设定上应突出重点,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优势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合理定位,突出特色
 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1、以满足本科教学为主;2、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特色和优势;3、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4、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备一定优势;5、具有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需要的良好发展前景。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要立足于满足特色优势学科的教学科研需要,带动共建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结合共建高校现有学科的发展需要和基础条件,统筹规划实验室建设项目;要根据财力可能和轻重缓急,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计划。
(四)资源共享,提高效益
     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的按照“注重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或新建实验室。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应纳入地区和校内的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系统,实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A、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凡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建设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健全,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力量强,教学任务饱满,教学效果好,教学覆盖面广,开放效果好的实践室均可申报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B、进入国家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的项目即为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学校不再另行评选。
C、校级优秀实习基地申报条件参照省级优秀实习基地评选办法评选。
2、遴选程序
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级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由相关教学院部向教务处提交申报材料,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立项建设。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和相关支持材料(如实践教学中心录像,典型教学案例录像,典型教材样本、多媒体课件、论文和课题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到2010年,遴选和建设3-4个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每个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每年投入5万元,三年投入共计15万元;建设12个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评选20个校级优秀实习基地,每个基地每年资助1万元,三年共计资助3万元;培育8-10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具体建设计划与经费安排见下表(单位:万元):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
2011年 2012年 合计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个) 1 (1)+2 (1+2)+1 (2+1) (1) 4(个)
资助经费(万元) 5 15 20 15 5 60(万元)
优秀实习基地(个) 6 (6)+8 (6+8)+6 (8+6) (6) 20(个)
资助经费(万元) 6 14 20 14 6 60(万元)
两个项目经费合计(万元) 11 29 40 29 11 120(万元)
 
⑵项目管理
①校级实践示范中心、校级优秀实习基地、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期为3年,建设期间实行滚动管理。项目单位每年向学校提交一份年度报告,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评估,对年度评估合格的项目拨给下一年的建设经费,对年度评估不合格的项目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中止项目建设。3年后进行检查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一年后可申请再次验收,再次验收仍不合格,取消称号并终止经费的投入。
②项目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各项目建设单位按建设内容与建设计划,统筹规划,组织项目实施,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实现预期目标。
③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级优秀实习基地,学校将择优向省教育厅及教育部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的评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和优秀基地分别由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验收。
五、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100个由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力争8-10个省级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入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从2008年-2010年,每年支持30个左右由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累计支持100个校级项目。
2、项目的建设要突出研究性、创新性。通过项目资助使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能力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学生应在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自主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
(三)实施办法
1、学校成立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
2、学校负责组织申报省级或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计划批准后从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中择优组织学生申报省级或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学校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4、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执行时间为1-2年,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提供配套经费。
5、申报条件: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项目选题要合适,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6、遴选程序
⑴项目申请者按要求认真填写《吉首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经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审批合格后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⑵教务处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进行评审,对申请项目进行筛选;
⑶项目通过评审,项目负责人填写《吉首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并经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学校将通过评审的项目作为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资助;
⑷ 学校从校级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中择优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
7、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创新性实验项目分3年遴选,2008年至2010年每年遴选30个左右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共计遴选100个项目进行建设,每个校级项目资助经费5000元,共安排经费50万元。具体列表如下:
建设年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创新性实验项目(个) 30 35 35 100个
所需经费(万元) 15 17.5 17.5 50万元
 
⑵项目管理
①每个创新性实验项目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②各项目负责人向教务处每年年初报送年度创新性实验工作计划,年底报送新性实验工作总结;
③教务处对资助项目实行滚动管理,组织专家组定期检查学生实验报告、进展情况,审阅项目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对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项目,学校可终止项目资助。
④对批准立项的各个项目先行拨付部分经费,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吉首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等材料,提出项目结题验收申请。教务处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其余经费。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一)总体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每年立项资助80个校级教育改革项目,每年力争6-8项省级高等教育改革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力争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通过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促进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的革新,培养国家、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以研究项目形式,资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
1、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研究。针对本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学科专业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2、形成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成果。加强理论指导,夯实实践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改革管理保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相关研究基地,
(三)实施办法
从2008年开始,项目建设实行学院推荐、学校立项资助、监督管理、检查验收的模式。
1、申报条件
⑴研究理念先进。就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和模式方面,突破旧有思维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对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⑵研究基础较完善。熟悉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队伍结构合理。
⑶适用效果较好。研究预期效果好,对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特色鲜明。
2、遴选程序
⑴学院申报。各学院根据学校遴选条件向学校申报,申报材料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②相关书面材料:包含:培养方案、设计方案、研究队伍、教学条件建设、管理与运行、培养效果预测等目标。
⑵专家评选。学校组织专家组依据相关遴选标准,通过听取学院初级遴选的基本情况,审查申报材料,采取会议评审、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筛选。
⑶审批公布。教务处公布评审结果,开展后期研究。推荐申报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分3年遴选,2008-2010年,每年遴选80个项目进行建设。每个重点项目资助经费5000元,一般项目资助经费2000元(重点项目占总项目数比例为20%),建设期为2年。
⑵项目管理
①项目研究期为2年,经费实行评估后资助制度。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后合格的项目拨付相应经费;不合格的项目取消相应经费,并限期一年整改,复评合格再拨付复评年度的经费。
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实行主持人具体管理、学院督查、教务处评审制度。负责人根据申报书内容完成任务;教务处组织专家采取评审“结题成果”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验收。
③学校将在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中择优推荐省、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
⑶具体项目经费资助与使用管理见《吉首大学关于教改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七、教学团队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20支校级示范性教学团队,培育2-3支省级教学团队,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通过建设教学团队,建立教学合作机制,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形成教学研讨与交流氛围,帮助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建设教学队伍
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明显、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成效显著的教学团队。
2、资助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
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鼓励改革创新,以积极参与省部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实践基地、教材研发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3、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加强与其它高校、尤其学校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的经验交流,
4、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树立教学团队“高质量教学的品牌意识”,发挥团队整体示范作用。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出发,改善教学实施效果。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有教授职称,且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教学水平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协作能力。
⑵团队组成。教学团队梯队结构合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等组成,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鼓励跨院(系、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⑶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⑷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⑸教材。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大型课程教材编写和国家、省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2、遴选程序
⑴各学院(部)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择优申报。
  ⑵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⑶学校批准立项实施。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8年至2010年,每年遴选和建设校级教学团队6-8个,共遴选建设20个。每个教学团队每年资助经费2万元,建设期3年,每个项目共资助经费6万元。本项目共需经费120万元。具体列表如下(单位:万元):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合计
教学团队(个) 6 (6)+6 (6+6)+8 (6+8) (8) 20个
建设经费(万元) 12 24 40 28 16 120
 
团队建设经费主要由岗位津贴、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三部分组成。教学改革与研究费占50%,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费占20%,其它占30%,经费由教务处管理。
⑵项目管理
①教学团队建设期3年,实行年度评估制度。在年度检查中合格的教学团队,学校拨付年度建设经费;评估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取消本年度建设经费,限期一年整改,在次年复查中合格再拨付该年年度建设经费。
②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教务处督察制度。
③学校讲在校级教学团队中择优推荐省、国家级教学团队。
八、双语课程建设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建设30门校级双语课程,力争省级、国家级双语课程。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发挥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学校双语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双语师资培养与培训
遴选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博、硕士学位,有出国学习和进修经历,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高,热心双语教学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一支双语教学队伍。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校外双语教学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交流;资助双语教学教师赴兄弟进修、参加培训。
2、引进先进外语原版专业教材。建设双语教学教材库,引入正式出版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和课件等。
3、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鼓励双语教学改革、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享相关教学资源。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建设的双语课程应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已面向学生开设,修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良好。鼓励有关学科专业以系列课程形式(3-5门)申报,也可以单门课程申报。
⑵申报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要有出国留学或进修的经历。有相对稳定的课程组(教学团队),课程组成员结构合理、外语水平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好。鼓励聘请国外教师、专家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⑶建设的双语课程要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试卷及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建设了网络教学资源。
2、遴选程序
⑴各单位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要求以及师资条件等情况,确定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报教务处备案,并在全程培养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中标明,以供学生选择修读。若未在执行计划中标明,应在头一个学期期末及时按有关程序补报。
⑵生物、信息、金融、法律、医学等专业双语授课课程应不低于该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0%,原则上至少建设4门以上(含4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
⑶双语教学课程原则上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
(四)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8-2010年,每年遴选和建设10门双语课程,共建设双语课程30门。每门双语课程每年资助经费1万元,建设期为3年,共计每门资助3万元。本项目建设经费共需90万元。具体列表如下:
年  度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双语课程(门) 10 (10)+10 (10+10)+10 (10+10) (10) 30
建设经费(万元) 10 20 30 20 10 90
 
⑵项目管理
①双语教学课程的督察实行教学质量跟踪检查和年度评估相结合的办法。根据课程组平时教学效果检查、专家意见、学生评价、年度评估对双语教学课程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合格的双语教学课程拨付年度建设经费,不合格课程限期一年整改,复查合格后拨付年度建设经费。
②双语教学课程实施学校督察、院(部)管理、负责人实施的制度。教务处主要负责双语教学课程监控。各学院负责双语教学课程的日常管理。双语教学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课程的建设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③省、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从校级优秀双语教学课程中遴选产生。
九、教学名师培养
(一)总体目标
遴选和培育15名以上校级教学名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力争在全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风优良、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和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教学名师队伍。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1、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坚持以“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鼓励学生、教师、专家及领导共同参与教学评价工作。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2、开展教学竞赛和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教相长,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广大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和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举办教研、教改讲座,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4、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分期分批选送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和做访问学者,通过进修学习,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5、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1)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每学期在全校开展一次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推广教学经验。(2)设置名师讲坛。学校每年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开展名师讲座,向教师介绍成为名师的方法、途径和经验,使教学名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实施办法
1、申报条件
⑴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有专题总结材料或业绩证据。
⑵长期从事本、专科教学工作,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自编有本门课程的高质量教材,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被专家、同行和学生评价优秀。
⑶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做出重要贡献。
⑷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评选前三年,具备下列条件:①主持省级及以上的教研教改项目;②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集体成果奖个人必须是集体中的前三名);③在省级以上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三篇以上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论文;④教学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复制、移植,有示范与推广价值。
⑸积极主动承担本、专科基础课教学任务。近5年面向本、专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总量不少于500学时(其中基础课教学工作量应占教学工作总量的60%以上)。
2、遴选程序
⑴学院(部)组织申报
①符合上述条件的教师向所在教学院(部)提出申请,由单位择优推荐。各教学院(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每次向学校教务处推荐候选人1名。
②申报人材料包括:《吉首大学教学名师申报表》(一式五份,含原件一份);50分钟的教学活动录像一份;500字左右的个人简历和学科介绍各一份;教学方面奖励证书复印件及其他业绩证据。
⑵专家评选
学校组织专家组通过采取听课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评价申报人的教学效果和申报录像的效果,结合审查申报人材料,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择优遴选。
⑶审批公布
评审通过后报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审核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认定。
3、项目管理办法
⑴经费概算
2008-2010年,每年评选校级教学名师5名,共计评选15名。每位校级教学名师奖励2万元,共需经费30万元。具体列表如下:(单位:万元)
年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教学名师(个) 5 5 5 15
资助经费(万元) 10 10 10 30
 
⑵项目管理
①经费使用范围:
a.资料费,含打印、复印、办公用品费、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及电子图书等;b.必要的调研差旅费;c.教学论文版面费和著作、教材版面费;d.课程建设、教学辅助教材建设、小件实验仪器设备费等。
②对入选的教学名师学校授予“吉首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在每年的教学工作大会上给予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评选。
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3-5个数字化教室,推进网络课程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评选和建设办法按照中央对口支援项目的具体办法执行。)
十一、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遴选和建设30个校级优秀教研室和实验室,培育6-8个省级优秀教研室。
从2008年起,在全校教研室和实验室全面建设的基础上,每年遴选和建设10个校级优秀教研室和实验室(教研室6个,实验室4个),每个教研室(或实验室)每年资助2万元。遴选与建设办法另行确定。
经费概算:
年  度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优秀教研室
(或实验室)
10 (10)+10 (10+10)+10 (10+10) (10) 30
资助经费(万元) 20 40 60 40 20 180
 
 
十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和师生网上评教运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设20个院级教学督导组,改进与完善全校师生网上评教信息系统与工作平台。每年每个院(部)级教学督导组资助经费2000元,管理办法见《吉首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办法(修订稿)》。
经 费 预 算
校级“质量工程”总经费预计1020万元(省级、国家级入选项目学校配套经费按最高级别予以配套,不在此计算之内)。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适时调整,对实施效果好的,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持续支持。
 
  吉首大学质量工程经费预算总表(建设期为三年)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内容 2008
2009
2010
2011年 2012年 总经费
1 特色专业 35 70 100 65 30 300
2 精品课程 9 18 26 17 8 78
3 优秀教材 20 16 16 0 0 52
4 实践教学改革与条件建设 11 29 40 29 11 120
5 创新性实验 15 17.5 17.5 0 0 50
7 教学团队 12 24 40 28 16 120
8 双语课程 10 20 30 20 10 90
9 教学名师 10 10 10 0 0 30
10 教学基层组织 20 40 60 40 20 180
  合  计 142 244.5 339.5 199 95 1020
 
 
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
1、质量工程由学校财务专项支持。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2、学校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协商解决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制定经费项目管理办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务处,具体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
3、项目承担学院按照统一部署,根据质量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所承担项目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思路,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
4、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对有关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吉首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8年3月18日
(责任编辑:jsujwc)

上一条:吉首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管理办法
下一条:吉首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关闭本页